▋ 一、 前言
由於勞動部已列管車銑床勞動部,若要在國內進行使用、販售,該機器須符合勞動部所指定的車、銑安全標準,並申報登錄。
由於有部分車、銑床會使用輔助梯具及高架平台(參考圖一及圖二),因此針對此類機器的梯具及平台的高架梯具尺寸進行說明。
圖一、具有梯具設備的銑床
[參考 ISO 16090-1:2017]
圖二、具有梯具設備的車床
[參考ISO 23125:2015]
▋ 二、 標準依據
車、銑床所要符合的安全標準分別為ISO 23125:2015與ISO 16090-1:2017,其中針對車、銑床,若有使用到工作平台、人行道、各種梯具設備,須參考ISO 14122系列標準的相關要求進行設計。
ISO 14122的系列標準規定安裝在機器的工作平台(working platforms)、走道(walkways)、階梯(ladders)的尺寸,這些用具是進入機器的通道所需的輔助工具,而ISO 14122系列標準分別有ISO 14122-1、ISO 14122-2、ISO 14122-3及ISO 14122-4四份標準,ISO 14122-1為梯具的通則說明;14122-2為工作平台與走道、ISO 14122-3為樓梯、踏梯和護欄及ISO 14122-4為固定梯,目前最新版本為2016年版本。
標準說明
- ISO 14122-1標準概述
ISO 14122-1為梯具的選用考量以及,選用梯具是依據上升的仰角來評估(圖三及表一),若仰角大於75°至90°,則選用爬梯(ladder)設計;上升的仰角在於45°至75°,則選用踏梯(stepladder)設計,上升的仰角在於20°至45°,則選用階梯(stair)設計,上升的仰角在於0°至20°,則選用坡道(stair)設計。
圖三、各種爬梯選用範圍
[參考ISO 14122-1:2016]
表一、圖3的代號定義說明
A1 |
坡道,推薦 |
B3 |
樓梯 |
A2 |
防滑坡道 |
C1 |
梯子 |
B1 |
樓梯 |
C2 |
梯子 |
B2 |
樓梯,推薦 |
D |
固定梯子,推薦 |
- ISO 14122-2標準概述
ISO 14122-2說明工作平台與走道的相關要求。工作平台在設計上,要能有適當設計,使其可以讓人員安全使用,並要有以下細節要注意,
- 工作平台要能具備足夠的剛性及穩定性。
- 工作平台所使用的零組件均能防止受到環境之影響。
- 工作平台的設計不可讓走道積水,以避免滑倒。
- 使用的材料是可以相容的,以減少不同電位作用或不同之熱膨脹。
- 走道及工作平台之尺寸要符合人體工學
- 走道及工作平台要能防止物體掉落造成之危害,可使用腳肢板的設計。
- 當移除機器之任何部分,儘可能不要移除護欄、地板面構材或其它永久性圍籬。
除了以上條件之外,若人員需要在機器上方工作,使人員能夠在距離工作平台表面 500 mm至1700 mm 之間的高度設置工作平台,使人員不會發生墜落風險。工作平台的走道尺寸,可參考圖四(a)及圖五:
- 工作平台上方的最小頭部淨高度(h)要為2100mm以上,如果有任何障礙物(例如水管)在人行道頭部高度穿過,則最小頭部淨高(h)可以降低到1900mm,並設置防止受傷用的軟墊裝置以及警告標示。
- 走道的淨寬度w要至少800mm,若有同時多人穿越的需求,則需增加至1000mm;若人員偶爾行走(例如每年少於30天且每天少於兩小時),淨寬w可減少到600mm,若距離較短的工作平台(小於2000mm的短距離),則走道寬度可減少到500mm。
- 若走道因管路、電器或機械結構導致空間受限,走道寬度可以減少到500mm。
圖四(a)、人員走道尺寸要求
[參考ISO 14122-2:2016]
表二、圖四的代號定義說明
1 |
永久性障礙物,如護欄、牆壁、機器、天花板 |
2 |
走道/平台 |
3 |
扶手與障礙物之間的最小間隙 |
4 |
跨越障礙 |
w |
淨寬 |
h |
頭部高度 |

圖五、人員走道
工作平台或走道的地板最大開口尺寸要能確保無法使直徑35mm的球掉落,若有人員工作的位置而非偶爾通過之處所上方之地板面,必須使直徑為20mm無法掉落。
為了避免絆倒的風險相鄰地板表面頂部之間的最大高度差不得超過 4 毫米,且兩個相鄰地板之間的間隙應小於 20 毫米。
※斜坡的尺寸必須符合以下要求:
針對走道坡度低於20°的斜坡有相關要求,若坡度角α在10°至20°之間時,坡道需要增強防滑性能,因此需使用肋條(ribs)作為防滑措施,肋條之間的距離T應在400mm至500mm之間,肋條的高度h範圍應在10mm至20mm之間,肋條的寬度b的範圍應在10mm至20mm之間(圖六及圖七)。
圖六、帶肋的斜坡
[參考ISO 14122-2:2016]

圖七、斜坡止滑設計
- ISO 14122-3標準概述
ISO 14122-3說明階梯(Stairs)、踏梯(stepladders)及護欄(guard-rail)的尺寸要求。
※階梯(stair)的尺寸必須符合以下要求:
若要選用階梯(圖十)作為輔助爬升的裝置,則梯具的上升仰角α必須在20°至45°,而階梯的尺寸要求如下:
- 階淨深g 及階高h 應滿足下列公式:600≦g+2 h≦660(單位:mm)。
- 階深度t減去兩台階的重疊應在210mm至310mm之間。
- 兩台階的重疊部分r應≥10 mm,並且同樣適用於樓梯到平台和樓梯到地面。
- 同一組階梯的階高h要保持不變。若無法達成,則第一階階高h最多可減少15%。
- 最上方的台階應與平台齊平(見圖八)。
圖八、階梯尺寸設計
[參考ISO 14122-3:2016]
- 頭頂的淨空高度e至少應為2300毫米(見圖九)。
- 淨空間c 最小應為1900毫米(見圖九)。
- 除非有例外之情形,階梯之寬度w最小為800 mm,若梯道通常是供數個人同時通行或穿越之用,該寬度應該增加至1000 mm。單段階梯且高度小於1500毫米,階梯寬度w可從600毫米減少至 500 毫米。由於機器設計、環境或偶爾使用,走道寬 w 可從 800 毫米減少至 600 毫米。如果地面層的可用空間因管道、電氣或機械結構的影響而受限,則樓梯地面層的最小寬度可減少至500毫米。
圖九階梯尺寸
[參考ISO 14122-3:2016]
表三、圖九的代號定義說明
H |
爬升高度 |
e |
淨空高度(上方高度) |
g |
階淨深 |
l |
梯台長度 |
c |
淨空間 |
α |
仰角 |
r |
重疊 |
h |
階高 |
p |
傾斜線 |
w |
寬度 |

圖十、階梯與扶手
※平台、走道和樓梯平台的護欄必須符合以下要求:
- 當可能墜落的高度超過 500 mm 時,需要安裝護欄。
- 若平台與機器結構或是牆壁間之縫隙大於200 mm,或所提供之保護結構不如護欄,則就應設置護欄及腳趾板;然而,當平台與相鄰結構的間隙大於 20 mm 時,應設置腳趾板。
- 護欄的最小高度為1100 mm。且扶手設置的方向,要與行走路線平行。
- 護欄應至少包括一道中間擋桿或任何其他相當之保護。扶手與中間擋桿間以及擋桿與腳趾板間之淨空間,不得超過500 mm。
- 腳趾板的最小高度為100 mm,且安裝在距離步行面或平台邊緣最多12mm的位置(見圖十一),並應適用於樓梯平台(見圖十一)。
- 當扶手設計是不連續的,應避免因兩個段落間的移動而產生擠壓或剪切風險。如果無法透過設計排除此風險,則應符合以下防止夾手和跌落的距離要求:
- 無圓角的護欄,兩個護欄支柱間的淨空間應介於50mm至120mm 之間(見圖十一a);
- 有圓角的護欄,兩個護欄支柱間的淨空間應介於50mm至80mm 之間(見圖十一b),且倒圓半徑Ra最大應為 200 mm。
- 如有穿過護欄之必要時,就應使用自動閉合門。該門應與相鄰之護欄有相同高度之扶手及擋桿。
- 扶手末端應設計成能消除或最小化由鋒利邊緣或衣物勾掛所引起的安全風險。
圖十一、護欄尺寸要求
[參考ISO 14122-3:2016]
※階梯之護欄尺寸有以下要求:
- 若梯具的爬升高度超過500 mm,皆應設護欄。
- 扶手與縱樑之間的空間,應至少使用一根中間橫擋同等的裝置進行隔離。扶手與中間橫擋間的距離,以及中間橫擋與下方的縱樑間距,最大皆為500 mm(見圖12)。
- 階梯上的扶手必須是連續的。當因技術原因無法達成連續性,則要符合以下要求:
- 扶手之間的間隙應介於50 mm至120 mm之間;
- 扶手末端的設計必須可消除鋒利邊緣或勾住使用者衣物而發生的危險;
- 相鄰的扶手應對齊。
如果階梯靠近牆壁或其他堅固結構,且樓梯寬度小於 1200mm,則允許在未受保護的一側設置一個扶手。此外,扶手應與行走方向平行,並與樓梯的坡度一致,其起點應至少垂直於樓梯起始點的上方。扶手的設計應避免夾住衣物的風險,並且樓梯應設計成盡量減少腳步向側面滑出的風險。
- 樓梯扶手的垂直高度應符合以下要求:
樓梯台階的前緣上方到扶手的垂直距離在900 mm 至 1000 mm之間; 樓梯平台的行走面到扶手至少 1100 mm。扶手的形狀應具有直徑 25mm至50mm。
圖十二、階梯扶手尺寸
[參考ISO 14122-3:2016]
扶手與固定面的寬度應確保在75mm的範圍內無障礙物,但支撐結構除外(見圖十三)。若扶手的長度小於500 mm,則扶手與固定面的寬度可縮短至50 mm。
圖十三、扶手寬度說明
[參考ISO 14122-3:2016]
※自動閉合的門(圖十四、圖十五)應符合下列要求:
當人員從梯具進入到上方的操作或維修區域時,該區域與梯具的交接處,必須設置自動閉合的門,防止人員墜落,此自動閉合的門可不用設置腳趾板設計,且還須符合下列原則。
- 門可自動閉合,並透過彈簧或重力來實現。
- 保持在關閉位置但不會上鎖。
- 門的設計可以讓人員輕鬆打開。
- 關閉時應有固定止擋,以防止使用者推動門時從開口處跌落
圖十四、扶手寬度說明
[參考ISO 14122-3:2016]
- ISO 14122-4標準概述
※ISO 14122-4說明爬梯的尺寸(圖17)要求。
- 在梯具前面若有固定面,則梯具與固定面的間距至少650mm,若有不連續的障礙物,則突出點至少600mm。
- 在梯子後面,梯具與固定面至少200mm,或當管道或託盤等障礙物交叉時,至少150mm。
- 在梯子後面,固定面上若有障礙物,則間距至少75mm。
- 梯具與到達區末端的間距為60mm至75mm之間。
圖十五、護籠與爬梯
[參考ISO 14122-3:2016]
表四、圖十五的代號定義說明
1. 錨定支架 |
7.腳趾板 |
2. 橫擋 |
8.踏台 |
3. 梯柱 |
9.門 |
4. 安全護籠垂直構件 |
10.最上環 |
5. 最下環 |
[A].出口部分 |
6. 中間環 |
[B]安全護籠 |
圖十六、爬梯與障礙物的間距要求
1 到達區域
2 障礙物(例如管道)
[參考ISO 14122-4:2016]
※階梯尺寸(圖十七)要求。
- 階梯的梯距A須在225mm和300mm之間。
- 階梯寬度須在400mm至600mm之間,若因為環境限制,無法提供400mm,則可以將寬度減少到300mm至400mm之間。
圖十七、爬梯尺寸要求
[參考ISO 14122-4:2016]
※暗門
必要時,平台地板可設有開口,以允許梯子從平台下方進入平台,該平台開口應由暗門關閉(見圖十八)。地板門的要求:
- 暗門的開口大小等於梯籠所要求的尺寸;
- 地板門不得向下開啟,應向上或水平開啟;
- 打開門的方式不可為動力式的;
- 地板門已開啟時,必須允許操作者安全通過;
- 安全通過後,應能自動關閉(例如採用彈簧或氣壓缸)。
圖十八、暗門
1. 暗門
2. 釋放機構
3. 緊握裝置
[參考ISO 14122-4:2016]
※護籠尺寸
護籠尺寸要求如下:
- 安全護籠兩中間環間之距離應不得超過1500 mm,且兩直柱間之距離也不得超過300 mm。安全護籠之中間環與其立柱應須為直角。安全護籠立柱應固定於其中間環內側且取等間隔(圖十九)。
- 安全護籠之最低部分,例如其最下環之起始高度,應在出發區上方之2200 mm 及3000 mm 之間,在安全護籠下方所選擇之通行側上,安全護籠不得有任何妨礙通行至梯子前方區域之構造(圖十九)。
- 安全護籠中間環內側之距離,應在650 mm及800 mm之間,若護籠的設計非圓形亦均適用。由橫檔至安全護籠之距離應在650mm及800 mm 之間(參考圖二十)。
圖十九、安全護籠的尺寸及其配置
1:到達區的護欄
2:障礙物
3:適合最大開放區域
a:梯子的爬升總高度。
[參考ISO 14122-4:2016]
圖二十、安全護籠內的淨距離
[參考ISO 14122-4:2016]
▋ 三、 結論
由於近期有許多進口的車銑床,配置了爬梯、樓梯或是工作平台,此類設施皆須要符合ISO 14122系列標準中的尺寸要求,本次說明也是希望使用者購買機器時,可以先了解相關高架作業的需求後,請製造商注意,以減少進口後的修改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