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通報 288期_友嘉實業 全球前三大工具機集團 互補搭配 接班將各有發展 2022.07.14

 
 
   互補搭配 接班將各有發展   
  友嘉實業
全球前三大工具機集團
 
 
撰文/鍾碧芳
攝影/翁挺耀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憑著精準的眼光與膽識,一路以併購方式買下國內外工具機大廠,如今旗下含括10 個機械製造國、共37 個工具機品牌、50 個生產基地,為全球排名第三大的工具機集團。如此傲人的成績,到底如何達成?  
 
 
  友嘉實業集團創立之初,以代理日本神戶製鋼所的挖土機為主要業務,頭兩年生意不錯,但第三年遇上石油危機令銷售量大幅下滑,之後又遭遇資金周轉不靈的窘境。這些挫折,讓現任總裁朱志洋當時萌生轉型念頭。他心想:「代理商只是為人作嫁,即使賣得再好,也是他人的品牌與市場。」因此決定跨入製造業,並從工具機產業出發。
 
  那時友嘉實業並沒有自己的工廠,朱志洋對於工具機產業也一竅不通,於是想到切入產業的最快方式,就是購買別人的企業。他自嘲:「其實一切都是誤打誤撞,因為買了第一家,經營得很辛苦,所以買下另一家協助,卻發現下一家更辛苦,只好又買了第三家,於是就這樣一路買下去。」
 
 
 
 
 
      靠併購壯大實力晉身全球前三大  
 
 
  談起這段因併購而壯大的過程,朱志洋眼裡充滿自信。從1985 年至1988 年,他共收購了4 家工具機廠,包括模具、鋸床、自動車床與工具車床等,正式從代理商跨入製造業,之後又積極布局海外生產基地,一步步成為業界稱譽的「併購大王」。

  在全球工具機暨零組件產業中,友嘉實業目前排名全球第三,而臺灣企業除了他們,沒有一家能進入前三十大,「前十大工具機企業幾乎都是從製造起家,99%是靠自己的力量成長;友嘉實業卻是唯一非製造業起家,且以併購為模式的工具機大廠。」

  友嘉實業早期的併購策略是「只要有人賣就買」,但隨著集團愈加壯大,近十年則愈精挑細選,專找全球百年企業下手。如今,友嘉實業涵括了日本、美國、義大利、德國、瑞士、中國大陸等10 個機械製造國,共37 個工具機品牌、50 個生產基地,產品線囊括航太工業、汽車工業與精密模具等,包括美國波音、德國BMW、克萊斯勒、法拉利、西門子等頂尖企業,都指名使用友嘉實業的產品。
 

      友嘉實業集團  
 
  成立時間   1979年  
 
  主要產品   數控機床、電動工具及設備、堆高機、建設機械、電梯設備、停車設備、印刷電路板和LCD TV 顯示器、太陽能導電膠、LED 照明、鎂合金加工、LED ╱ TP ╱ PCB 電子檢測設備等產品  
 
  光榮事蹟   2011 年獲選為臺灣百大品牌,2016、2017 年連續兩年獲得台灣精品獎的肯定,2018 年則獲頒國家品質獎及智慧機械金質獎  

      闖世界談併購5 年財報見端倪  
 
 
  朱志洋曾在媒體上表示:「併購就像是把男人的西裝改成女人的旗袍,一定比直接裁布做衣服來得困難。」事實上在併購過程,他曾繳了不少學費,經歷的煎熬也非旁人所能想像。

  例如,朱志洋說自己的英文程度並不好,但到海外談併購時卻總是單槍匹馬,一人談判、一人簽約,避免外界不必要的干擾。「國際併購要克服法令、語言等問題,我語言程度雖然不好,但既懂法律也懂財務,還能給對方信心,保證能將招牌擦得光亮,所以能一人身兼數職,這就是我的本事。」

  在併購之路,朱志洋身經百戰,憑藉實戰累經驗,現在的他只看一家公司近5 年的財報,就能指出問題所在。同時,在併購前,他一定會審慎評估對方企業基礎後才下手,包括技術、人才素質等考量,以及是否能強化友嘉實業的品牌與通路市場。

  友嘉實業能在工具機領域打進世界盃,靠的就是走出與臺灣多數工具機業者不一樣的道路,像是透過併購讓企業快速成長,但卻不把品牌化整為一,反而保留原公司品牌,讓子公司在各自市場中保有優勢,也順勢拉升友嘉實業全球布局的廣度與深度。
 
 
 
全球各大工具機展都可見到友嘉實業的身影,不僅展現不同階段的技術實力,更打響企業品牌。
 
 
      著手布局接班讓企業永續經營  
 
 
  74 歲的朱志洋笑說,從年齡來看,確實要開始考慮企業的傳承與布局,但就自己的健康狀況來看:「我應該能像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一樣87 歲才退休。」他認為自己的人生價值還能再發揮,也想為臺灣機械產業盡份心力,這是經營者應有的企業責任。

  友嘉實業的接班布局,未來將循台塑企業的7 人小組決策模式,分兩階段培養接班團隊:

  第一階段成立經營小組,團隊中需有3/4 是專業人士,且對工具機專精並擁有國際企業領導經驗,或對財務、法律專精,而另外1/4的團隊,便以家族成員為主;第二階段則是將股權採信託方式集中管理,讓企業永續經營並獲得保障。

  朱志洋的長子朱昱維,在公司內擔任董事長多年,女兒朱姵穎則出任董事一職,跟在父親身旁學習。朱志洋對兄妹倆的期許,就像慈父般不想給予太大的負擔與壓力,也因此未來企業將以接班團隊共同決策為主,「一來怕子女承受不起,二來也怕萬一有閃失,對不起長期支持的員工與客戶。」
 
 
 
 
 
      兒女學習力強未來必有發揮  
 
 
  朱昱維印象中的父親始終很忙碌,教育方式卻很開明,「成長過程中,他從未要求我們要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反而希望我們從海外歷練開始。」他則是相當認同父親以「經營團隊」的方式布局接班,這對以海外併購著墨甚深的友嘉實業而言,是最好的安排。

  朱昱維從2003 年回國後進入友嘉實業,就被派駐到海外蹲點、四處征戰,多年來累積了扎實的經驗。他認為以併購方式取得關鍵核心技術與當地市場,是友嘉實業最大的優勢,「如何整合集團資源、促使產品順利升級,是友嘉實業未來邁向永續經營必走之路,這些都需要倚賴更專業的經營團隊才能達成。」近年美中貿易戰的紛擾,他則認為是企業內部資源整合的最佳時機。未來,友嘉實業將會開發更多國際型客戶,實際掌握整廠、整線的客戶需求。

  一直待在身邊的朱姵穎,相當欽佩父親擁有謙卑的企業家精神,以及遇到困難不屈不撓、堅持到底的意志力。對於傳承接班,她認為二代要具備把創辦者的精神與理念延續下去的義務。因為最了解創業者的辛苦,自然就更能盡心幫父親做事。「我們可能無法做到像父親創業時那樣吃苦耐勞,但接班都有過渡期,得努力學習,而我相信只要大家同心,就會有好的結果。」

  平日忙於工作,朱志洋與子女們經常分處各地,因此只要有機會見面談的都是公事。朱昱維說:「父親跟我都忙,我就得抓緊時間才能和他討論事情。」而朱姵穎跟哥哥的感情很好,經常彼此溝通聯繫,也會交換管理上的意見。

  每當提及這對兒女,朱志洋都面露笑容,他說兒子和女兒都遺傳到他,「昱維老實沉穩,對別人沒有戒心,這點跟我很像;姵穎則是處事圓融,人際關係處理得很好。」他認為兩人學習能力都很強,個性也能互補,若能相互搭配,相信未來自有發展空間。